我国保险市场今天所上演的一幕幕,很多都是发达国家保险市场曾经的缩影;而发达国家保险市场正在发生的一切,又很可能会在未来我国保险市场上重演。

  作为保险业的核心要素,精算的发展趋势如何?要怎样看待当前部分中小险企利用中短期投资型险种快速扩充保费的现象?如何解决我国商业养老保险需求不能有效转换的问题?险企应如何平稳度过低利率时代?围绕这些热点问题,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北美精算师协会(SOA)主席杰里米·布朗(JeremyJ.Brown),从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视角一探究竟。

  记者:作为拥有约40年精算从业经历的专家,您能介绍一下近年来精算领域的发展趋势吗?针对这些趋势,SOA在课程和考试设计上有什么变动?

  嘉宾:中国的考生多为20岁左右的年轻人,对他们而言,很难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到底是寿险、财产险还是养老险业务。因此,在过去三年里,SOA推出财产险考试,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北美地区之外的考生服务,给中国考生提供更多选择,让他们不用那么早就决定自己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方向。其实,在北美地区,北美财险精算学会就是这样的机构。

  另外,在SOA教育和考试中,特别加强了预测统计方面的知识。大数据分析、预测分析,一直是精算师的传统强项,比如,分析100万条车险的理赔数据、2000万条死亡率以及生命表的数据等。而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数据分析、预测分析工作更加快捷、准确和精细,这不仅可以造福保险公司,还可以造福消费者。

  记者:此次SOA课程改革还增加了短期险的相关内容,请问是出于什么考虑?在美国,短期投资型险种的保费占比高吗?针对这部分业务有什么监管办法?

  嘉宾:短期险和长期险的产品结构是截然不同的。短期险,如车险、医疗险等,每年都会有保费收入和赔款支出,而长期险,如养老金、长期健康险、长期教育金等,则是长达几十年的缴费和未来几十年后的理赔,资金池积累和释放有巨大的时间差。这两类产品结构不同、形态不同、盈利模式也不同,这决定了精算师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组合不同。对短期险精算,更重要的是对数据的分析和对假设的设定;长期险精算的假设则非常稳定,有生命表,因此,精算师对时间模型的把握尤为重要。

  在美国,短期投资型保险产品不太普遍。一方面,美国保险市场非常规范,且相比于当期储蓄,美国人更倾向于进行长期规划,每月或每年定期对长期保险缴费;另一方面,在保险产品销售端的薪酬设计方面,保险代理人推销短期投资型险种这类趸交产品,并不会得到太高佣金。

  就监管而言,美国针对所有的保险产品进行原则上的监管,明确规定产品如果属于保障性质就划分为保障型险种,如果属于投资性质就必须标明是投资平台,因此,市场非常规范。

  记者:目前中国一些中小型保险机构偏向于发展短期投资型保险业务来快速扩充保费,您对此有何看法?

  嘉宾:在美国,的确会有保险公司的管理者或者股东推出一些产品导致公司陷入困境,甚至很多时候这种困境会来得比想象的更快,因此,保险公司的自我管理是尤为重要的。同时,监管的介入也非常重要。在美国,如果监管看到风险会及时介入,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接管这家保险公司。另外,市场的规范作用也很重要。成熟的消费者在分析评判这些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后,也会怀疑这种模式的持续性以及背后实际的盈利方式是否可靠。

  其实,在美国,不同的保险公司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比如我之前任职的公司——MutualofAmerica,就倾向并擅长发展长期养老保险业务,还有很多其他的保险公司比较倾向于开展健康险、意外险等业务。因此,不同的保险公司有不同擅长的领域,而在不同的业务领域中每家公司都有不同的生存方式。

  记者:随着老龄化、少子化趋势的加深,中国民众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日益上升,但目前保险深度、密度均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您对此有何建议?

  嘉宾:提高保险深度、密度,需要三方面的驱动力。第一驱动力来自于政府。主要是通过税务方面的激励或惩罚措施来鼓励民众在工作中向养老保险账户里持续存钱,并且规定如果提前支取则会面临很大的税务损失。第二驱动力来自于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和销售过程中,保险公司要对消费者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和教育,在销售产品示范中就不同的缴费比例演示退休后的收入水平,进而鼓励民众较大比例缴费。第三驱动力则来自于雇主。雇主可在不同情况下,根据雇员的个人缴费比例提供相应的支持,进而鼓励雇员自律缴费。

  记者: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对保险业资金运用带来很大挑战。您认为保险行业应该怎样有效控制风险,平稳度过经济波动时期?

  嘉宾:我对中国保险市场保持非常乐观的态度,尤其是兴起的中产阶层保险需求与日俱增,这将为中国保险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和利率的波动,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而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事实上,一些美国保险公司在低利率环境下生存了很长时间,且习惯了这种模式,依然能够取得非常好的业绩。

  对于中国保险业如何平稳度过这一时期,并没有魔法或诀窍。答案很简单,就是压缩经营成本、降低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

  长期来看,在低利率的大环境下,保险公司将遭遇新业务减少、运营成本增加和投资压力大等挑战,但也因此会倒逼保险公司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更科学的经营,一改从前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