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发展要素向大城市和城市群集聚的趋势,围绕建设“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增强城市对经济和人口的承载力。

  ——统筹产业体系、生态保护、公共交通等综合布局,高水平编制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同步推进重点片区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完善城市设计管控体系。

  ——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编制完成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三河一山”绿道规划,促进产城一体、实现“三生”融合。

  ——抓好“四主一辅”铁路客运枢纽体系和火车站北广场及周边市政配套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机场三期等重大工程。

  ——开展中心城区交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年内建成公交场站10处、公共停车位不少于2万个,新增公交车辆1000辆,新开通和调整公交线条以上。

  ——扎实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启动36个城中村(棚户区)拆除提升,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100个、背街小巷342条,打通断头路38条,高标准完成架空线缆落地年度任务。

  ——强化城市能源安全保障,建成330千伏奥体变电站等12项输变电工程、西南郊水厂引水工程,加快西安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调峰项目一期工程。

  ——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速布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年内新建5G基站9000个。

  ——加快24个场馆、西安全运村等建设,启动会展中心二期项目,确保会议中心、会展中心、奥体中心7月1日前试运行。

  ——依托三星、陕汽、西飞、西电、西部超导、杨森等龙头企业,做强电子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6大支柱产业,年内实现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3200亿元以上。

  ——依托华为、中兴、铂力特等龙头企业,做大人工智能、机器人、5G技术、增材制造、大数据与云计算等5大新兴产业,年内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0亿元以上。

  ——做优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会议会展等6大生产性服务业,年内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

  ——突出抓好三星二期、比亚迪智能终端、西沃纯电动客车扩能等先进制造业项目,确保三星二期第一阶段、隆基单晶电池、奕斯伟硅产业基地项目实现量产,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完成联调联试。

  ——加快构建以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为支撑的服务体系,年内引进培育4A级以上物流企业38家;加快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建设,持续推进“龙门行动”计划,年内新增上市公司5家,金融机构突破190家。

  ——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扶持计划,建立“中小微企业培育库”,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120家以上。

  ——进一步明确各开发区、各工业集中区的主导产业定位,打造一批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园区,推动差异化发展。

  ——支持高校院所、企业研发平台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年内培育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10家,新增企业技术中心20个。

  ——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等活动,探索建立“以赛代评”机制,推动各类“双创”载体提质增效。

  ——加强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特征的硬科技系统研究,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支持高新区建设硬科技创新示范区。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西咸、高新、经开等重点板块,加快在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建设一批硬科技创新研究、产业发展聚集区,培育引进一批硬科技企业。

  ——继续办好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全球程序员节和全球创投峰会,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区。

  ——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设立前沿科技研究院、开放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机制。

  ——实施“技术市场+”工程,年内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全市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突破1400亿元。

  ——优化科技信贷风险管理,全年为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450亿元以上,鼓励和支持硬科技企业挂牌上市。

  ——高水平建好西安领事馆区,加快欧亚经济综合园、中俄丝路创新园等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建设,积极拓展产品、技术、服务出口新市场。

  ——加快建设国家级“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好国际医院、国际社区等,增强对外资、外企、外籍人才的吸引力。

  ——积极搭建消费新场景,促进传统百货店、购物中心、大型体育场馆、闲置工业厂区,向消费体验中心、休闲娱乐中心、体育健身中心、文化时尚中心等新型载体转变,支持发展社区养老、医疗陪护、家政、托幼等服务消费。

  ——高起点修编全市商业网点规划,完善“三中心”、高铁新城等重点片区的商业配套,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保障有力、功能健全的商业服务体系。

  ——启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市建设,实施西安老字号复兴工程,振兴“西安饭庄”“德发长”“同盛祥”等餐饮品牌。

  ——严格执行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扎实做好大雁塔、汉长安城等历史遗址和重点文保单位的科学保护。

  ——突出抓好小雁塔世界遗产环境提升,启动实施顺城巷、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易俗文化旅游片区改造。

  ——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加快“三馆”改扩建,启动西安革命历史博物馆建设和半坡博物馆周边改造,年内建成博物馆6座。

  ——实施品牌引领,促进文化旅游与科技、康养、会展等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八大文旅融合新品牌”。

  ——强化产业支撑,加快建设一批集演艺、休闲、电竞、文创产品开发于一体的重点文旅产业园区,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

  ——抓好西安城墙·碑林等4个5A级景区服务创优,支持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创建5A级景区、华夏文旅等创建4A级景区,支持长安、蓝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精心办好“中国年·看西安”等系列品牌文旅活动,真正使西安这座千年古都和文化瑰宝成为中外游客的向往之地、首选之地、乐游之地。

  ——大力推进“音乐之城”建设,发挥西安音乐学院等平台和人才优势,加强城市主题音乐、流行音乐创作与传播,推动莲湖“老城根”、雁塔“大师之路”等主题音乐街区建设。

  ——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全年推出5部以上精品力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壮大农业发展力量,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家庭农场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00个。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扎实推动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并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深入整治“五乱”,加快实施生态系统修复,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持续开展峪口峪道综合治理、“小水电”整治和矿山治理修复。

  ——建立“散乱污”企业长效管理机制,启动三环内高排放企业搬迁或退出,实施热电厂污染物总量与排放浓度“双减排”。

  ——推进绿色物流转运中心建设,开展道路、工地扬尘专项整治,严格管控非道路移动机械、露天焚烧和餐饮油烟,依法淘汰老旧高排放机动车。

  ——扎实开展全域治水碧水兴城行动,加快实施河湖水系107项治理工程,做好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

  ——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1%。

  ——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高陵、蓝田、沣西新城三个餐厨垃圾处理场建设,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场建成投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以渭河、沣河、灞河和环山公路为重点,启动超级环线和护城河绿廊建设,新增城市绿道不少于100公里、绿地面积不少于600万平方米。

  ——推动生产要素、政策支持、服务保障向大项目聚焦,抓好453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800亿元以上。

  ——进一步优化项目结构,围绕新基建、老旧小区改造、冷链物流、公共卫生等政策导向和短板需求,策划实施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增强重点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

  ——推进“互联网+监管”,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实现跨部门联合监管全覆盖和联合抽查常态化。

  ——打造“数字政府”,完善优化“i西安”功能,建成全市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加快实现“一扇门、一张网、一次办”。

  ——紧盯“三个500强”“独角兽”“隐形冠军”等企业实施精准招商,争取更多总部经济、高水平研发机构和产业链配套企业落户西安。

  ——建立高层次人才梯次引育模式,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面向全球吸引高精尖人才和领军团队;依托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订单式培养紧缺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落实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和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措施,加大援企稳岗力度。

  ——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积极实施教育强市三年行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年内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70所,新增学位16.4万个。

  ——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优化各级公共卫生机构职能,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加快西安公共卫生中心,以及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儿童医院经开院区、中医医院南院区等医院建设,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落实“房住不炒”要求,逐步形成以公租房、共有产权房、政策性租赁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年内建设和筹集保障性住房2万套。

  ——加强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健全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防范管理机制,强化对寄递物流、危爆物品等行业监管,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做好第七次人口普查,推进民族、宗教、外事、气象、地方志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残联、慈善等事业发展。